“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纪念牌”、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”、“英雄坦克连”锦旗、“铁甲骑兵尖刀英雄连”锦旗等等,888000aa赌船-www.888000aa.com-官网学生党建办公室采访小组初入何思源家的感觉,像是走进了一个革命纪念馆。墙上斑驳的老照片、坦克模型、荣誉勋章、红色锦旗、作战书籍等随处可见。步入其中,仿佛还能感受到英雄的气息夹杂着战火的烟缕,宛若昨昔!
![]() | | ![]() |
何思源,1949年出生于广东兴宁,196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曾在“对越自卫反击战”中任42军坦克团二营六连连长,副政教营长,副参谋长等职。1979年2月,中央军委授予坦克六连连长何思源个人一等功,所在连队也被授予“英雄坦克连”连队称号。
退役后,分配到兴宁县(今兴宁市),先后任职工业局副局长、政工科长、党委书记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、党工委书记,兴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。1989年被广东省授予“广东省的优秀党务工编辑”称号。
初埋种子:步入军营,立卫国之宏志
1949年出生于广东兴宁一户中农家庭的何思源,日月劳作的生活,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;幼时读书,便受到黄继光、邱少云、董存瑞等英雄的精神事迹影响,参军报国,保卫家园的种子深埋内心。1967年,19岁的他踏上了运送新兵卡车的甲板后,那颗种子便开始落地生根。
巍然挺立:远赴战场,报祖国之恩馈
养兵千日,用兵一时。1979年2月,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,时任军第四十二军坦克团六连连长的何思源,担任尖刀连的任务,负责粉碎敌军的防御体系。作为战时的主力之一,无疑是最为激烈,最为残酷的战区。采访时,何思源回忆起说“等到我清醒过来时,发现被炸飞到稻田里。周围还有敌军‘哒哒哒’嗒!不停地扫射。幸好稻田帮我挡了很多子弹,没打中要害。”,他的战友在下车寻路过程中遭到了袭击,为了防止敌人拿到自己身上的密码本,泄露出党的密码,他用着最后的一丝力气用牙齿一口一口咬碎了本子离开了人世......
战前立遗嘱,以死之决心捍卫祖国,凭着“宁可前进一步死,也不可后退半步生”的无畏精神,何思源带领着连队一路突击猛进,消灭上千敌人,为主力部队扫清了道路,争取了时间。战后,中央军委授予六连“英雄坦克连”的荣誉称号,何思源荣记一等功。
红花盛开:笔墨为枪,扬爱国之精神
年轻时的何思源,英勇奋战,把青春奉都献给了国家;年迈后的他,依旧英勇“奋战”,只不过,现在的他,笔墨是他的枪弹,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他的“战场”。
“只要我还能走、还能讲,我都愿意继续给年轻一辈讲下去的。”
本可以享福,安晚年的他,却深谙“少年兴则国兴,少年强则国强”的道理。何思源经常受邀到各个学校、社区,给大家义务讲述那段峥嵘岁月,这一坚持,便是上百场讲座,十余载岁月。每一次参加讲座,他总会慎重地穿上军装,戴上勋章。因为在他看来,这是一项十分庄重、严肃且有意义的“任务”。
何思源的经历,像一颗木棉树,英雄树。扎根深土,巍然挺立;殷红的木棉花,是何思源老英雄身上的各种荣耀;屹立在山巅,更是大家心中所敬仰的榜样。
部分文字来源:中山日报——《一等功臣何思源:从戎17年,体内弹片见证从不退缩的军旅生涯》https://zsrbapp.zsnews.cn/home/content/newsContent/cp_3_46_1.html/551736
© 版权所有: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888000aa赌船-www.888000aa.com-官网 / 学校地址: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学院路1号 / 邮政编码:528400 网站备案号:粤ICP备05008828号 |